比想內容更重要的是:構建“好好說話”的環境
“我並沒有什麼認知,很多時候,我的想法都是在環境中產生的。”
說這句話的雖然不是什麼名人,但它揭示了一個普遍的認知理論:人們從環境中作出理解和判斷,從而形成自己的一些認知。
在不同的環境下,人們會產生不同的內容,這些內容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圈層。縱觀網路世界中層出不窮的內容性產品,沒有自身特點的往往下載量寥寥無幾;而做的好的都是做好了自身的語境。
比如說論壇,大家就想起精彩的評論;談到達文西,就浮現出一個文藝畫像;facebook讓人想到雜談….他們之所以能夠擁有內容優勢,就是做好了自己的“產品環境”。
高情感的評論氛圍讓其突圍,高質感風格定位形成優勢
一般來說,媒介的內容特徵決定了受眾群體,而他們也反過來影響媒介。做好內容和用戶定位,是內容運營的關鍵一環,讓自己營造出了客觀、理性、認真的社區氛圍。
做內容生產前先構建“好好說話”的環境
在現在的內容生產生態中,想讓用戶說什麼,最好的辦法之一是首先構建好“說話的環境”。表面上用戶會基於興趣、事件、主題等關係產生聚合,但是實質上它是一種話語交流的環境。
在不同的話語環境下,人們會根據其他成員、整體秩序等,把自己分成不同的自我,從而融合到裡面。比如同一個人,在臉書可能是一個認真生活的形象,而在LINE上是個搞怪逗趣的人,在論壇上文藝而憤青。
不同的環境觸發了我們不同的一面,環境也不斷因自我的活動而被重新建構。圈層認同感的建構帶來的同類內容,實際上讓內容髮布也變成了有參照式的意見發布,這種方式更容易讓人感受到群體壓力。在這種交互中二者不斷得以更新。
因此,有的時候與其天天等著用戶說什麼,不如先構建好自己的“說話環境”,看看你想讓你的用戶說什麼。